欧洲足坛多家顶级俱乐部原定于2025年夏季的中国行计划突然宣告暂停,包括德甲拜仁慕尼黑、意甲国际米兰、法甲巴黎圣日耳曼以及多特蒙德在内的多支球队均被曝已暂缓相关商业赛事筹备,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国内外体育媒体与球迷的广泛关注,业内人士分析称,此次大规模行程调整或与商业合作条款变更、地缘政治因素及赛事运营成本激增等多重变量有关。
豪门中国行传统与商业价值
过去十年间,欧洲顶级足球俱乐部夏季海外巡演已成为全球体育商业化的标志性活动,中国市场因其庞大的球迷基数与强劲的消费能力,长期被视作关键战略阵地,据《福布斯》2024年数据显示,中国足球商业市场规模已突破80亿欧元,其中国际俱乐部友谊赛贡献超15%的营收,拜仁慕尼黑曾在2017年与2019年两度访华,单场赛事门票收入均突破2000万元人民币;巴黎圣日耳曼2023年深圳站比赛更因梅西的亮相创下48小时售罄纪录。
此次多支球队同步暂停行程,暴露出国际体育商业合作的脆弱性,一位匿名体育经纪公司高管透露:“部分俱乐部对中方承办方的资金链稳定性产生疑虑,另一些则因赞助商临时撤资被迫重新评估项目。”
暂停原因的多维度解读
-
商业条款分歧
据德国《踢球者》报道,拜仁慕尼黑管理层在5月初的内部会议中明确提到,中方合作方未能满足“最低保证金条款”,导致原定于上海和成都的两场热身赛陷入僵局,类似情况也出现在国际米兰的行程中,其CEO马洛塔曾公开表示:“亚洲市场的协议必须保障双方利益平衡。” -
地缘政治与签证风险
法国《队报》指出,巴黎圣日耳曼的暂停决定与近期中欧签证政策收紧直接相关,俱乐部担心核心球员可能因行政流程延误无法全员出战,进而影响赛事质量与品牌声誉,欧盟最新出台的“体育外交审查机制”要求俱乐部报备敏感地区商业活动,进一步增加了mk体育官网合规成本。 -
运营成本飙升
多特蒙德体育总监凯尔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中国行的人均成本较2019年上涨了mk体育40%,包括安保、场地租赁和转播技术升级。”据悉,北京某体育馆单日租金已涨至25万欧元,远超欧洲同类场馆报价。
球迷与行业反响
中国球迷对此次行程暂停普遍表示失望,社交媒体上,“还我拜仁中国行”话题阅读量单日突破1.2亿次,部分球迷组织甚至发起联名请愿,资深体育评论员黄健翔在直播节目中分析称:“此类事件将倒逼国内赛事运营方提升专业化水平,单纯依赖巨星流量的模式已不可持续。”
其他地区正积极承接欧洲俱乐部的商业赛事,沙特体育部宣布将为皇马、曼城等球队提供“零税率+全额补贴”套餐;美国则通过联合亚马逊Prime Video推出“夏季巡回赛”付费点播服务,单场价格定为14.99美元。
未来合作的可能性
尽管当前形势严峻,但多数俱乐部仍强调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拜仁亚太区总裁鲁文·卡斯帕表示:“我们正在评估2026年新周期计划,包括青训合作与数字化内容开发。”国际米兰则计划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打造“线上中国行”,以维持球迷互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本土赛事IP正尝试填补空白,中超联赛拟在2025年8月邀请东南亚及日韩球队参加“东亚冠军杯”,而成都蓉城等俱乐部亦与狼队、凯尔特人探讨联合训练营项目。
此次欧洲豪门集体暂停中国行,既反映出全球化体育商业面临的现实挑战,也为中国足球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如何构建更具韧性的合作框架,将成为各方博弈的核心议题。